私拍在线,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男人的天堂av线,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天天干天天av,欧美久久国产,欧美日本国产精品

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孔涇源:經濟態(tài)勢與改革創(chuàng)新

時間:2021-07-24 01:21

編者按:2015年1128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中國改革(2015)年會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高層改革研討會,在四川省內江市隆重召開。此項活動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根據(j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及國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的背景下展開的,目的是征集當前改革實踐成績突出單位,進行調研推廣,推動改革政策、改革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新實踐有機互動。經主辦方授權,鳳凰網大學問對本次研討會內容進行經編發(fā)布。

 

    孔涇源:題目叫經濟態(tài)勢與改革創(chuàng)新。跟大家介紹一下我近期研究的心得,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我們即將進入十三五的規(guī)劃期,應該發(fā)展是什么樣的起點,目前經濟面臨一些困難和困境有哪些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怎么解決這些問題,讓十三五規(guī)劃可持續(xù)。前面三個都是問題,前期政策的消化期,結構調整的鎮(zhèn)痛期。

 

    第一個問題,實體經濟換擋探底,從上一個經濟周期以來,我們經濟增長速度一路下行,從兩位數(shù)降到一位數(shù),第三季度六點幾,估計今年也是這個水平左右。原因可能有諸多方面,我們分析一下,一個是三大需求快速下降,包括社會消費品利潤總額,包括進出口,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第二個主要商品庫存增加,大家看一下我們房地產增加已經達到6億平方米。汽車,開工率達到40%的企業(yè)只有60%左右。我們做出一個判斷,從近期來看,我們實體經濟緊縮是趨勢,而不是現(xiàn)象。大家看一下,CPI1區(qū)間,PPI已經連續(xù)45個月下降,而且最近達到5.9%。經濟換擋已經非常明確了,大家講了很多新常態(tài)問題。

 

    我講了這么多問題,不是說經濟發(fā)展不行,或者有多大的問題,按照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二戰(zhàn)以后,連續(xù)25年能保持7%以上的高增長的經濟國家只有13個,我們是其中一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GDP年均10%的速度增長,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從GDP來講我們處于第四位。

 

    換擋換到什么地方?我們看一下國際上經濟換擋歷史軌跡,選了這么幾個國家和地區(qū)德國、日本、韓國、臺灣、以及我們自己。人均GDP一萬美元以下的時候,GDP增長可以保持在8.3%左右的增長速度,一萬美元到2萬美元4.5%,2萬美元以上2%左右。所以現(xiàn)在的發(fā)達經濟體為什么在1%、2%,甚至零增長左右徘徊。

 

    我們正好從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從8.3%到9%左右,到4.5%這個區(qū)間,任何一個點都不奇怪。人均GDP7800美元左右,我們有9個省市跨過億萬美元的大管,所以在這個各個點都不奇怪,因為各個省市發(fā)展水平不一樣。只有趕超型國家才有所謂的換擋問題,從高增長進入新常態(tài)的問題。

 

    我們做了一個簡單比較,但是這個比較只是簡單的描述,實際上從我們講的從8.3-4.5%的國家和地區(qū),他們換擋的時候,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城鄉(xiāng)差距和地區(qū)差距已經不太明顯了,產業(yè)進化已經是中高速階段,技術達到先進水平,民主體制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發(fā)展的契機,我們樂觀的估計,增長7%,8%,悲觀的估計,看到這樣的歷史經驗,往下走也是可以理解的,關鍵就是我們如何做。

 

    第二個我講一下虛擬經濟,為什么講虛擬經濟,過去我們只講實體經濟,其實虛擬經濟比實體經濟問題多一點,虛擬經濟就是杠桿擴張,有專家講我們主要的矛盾是保增長和調結構。實際上是虛擬經濟中的去杠桿和實體經濟中加杠桿二者的矛盾。為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我們采取了積極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擴張到建國以來沒有的,5年來M2幾乎翻了一番,房子價格翻一番也是可以的。所以全球五大印鈔機、中國、美國、歐元區(qū)、英國。中國的貨幣供應量是最快的,英國是最慢的。2012M2供應量幾乎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總和,我們占46.7%,美國、歐元區(qū)、日本和新興市場國家加一起就是50%多一點。2014年末,我們M2已經達到GDP的近兩倍,這是貨幣供應方面。

 

    資本市場方面我們是倒三角的市場結構,本末倒置的體制,與泡沫、杠桿機制。審批的方式,一兩千企業(yè)進入進去,股價不飛漲才怪呢。今年以來從非銀行金融機構甚至境外融資機構都對股市進行融資融券,發(fā)表配比,杠桿率3-5倍,5-8倍,甚至10倍,所以出現(xiàn)4、5月份,6月份的股市飛漲,市盈率很高。這里面結構也有問題,最高接近70萬億的市值中,金融股占百分之二十七幾,市值是世界第二位的。換手率是世界最高的,紐交所、東京、香港,一般是0.3-0.5%的換手率,我們每天的換手率是3%

 

    這是市盈率,這是2012年1月份的,這是20157月份的,藍色是深指的紅的是上證指數(shù),綠的是恒生指數(shù)。盡管股市起伏不定,甚至尖峰見底,但是恒生指數(shù)波瀾不驚,一般保持在20倍的市盈率,這個高一點,我們的相對高一點,但是我們的股指,無論是上證還是深指高的七八十倍,低的二十倍,如果不出現(xiàn)股災不可理解。這是我今年對中國和美國的股市做的預測,股災的判斷是非常及時的。5月初我在重慶做過演講,當時我講中國的股市今年一定會發(fā)生股災,第二個美國的股災,5月份數(shù)據(jù)出來,我6月初在研究會講過也會出現(xiàn)股災,我講拭目以待。比較平滑的那條線是標普500指數(shù),這是樟樹指數(shù),比較平滑是標普500,每股的故事和我們今年的表現(xiàn)是一樣的,紅顏色的是杠桿率,藍顏色是標普500的股價變化。融資沒有帶動股價上漲,就是股災,這是6月初做的判斷,7月份就出現(xiàn)了,彼此互相職責。

 

    我們資本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結構不合理,金融板塊占比太大,銀行類占18.7%,非銀行金融結構8.7%,加一起是27.4%。

 

    我們再看一下實體經濟的杠桿率居高不下,一路攀升,達到2.37倍。國有企業(yè),尤其是如此,平均負債率0.5%左右,困難企業(yè)更高。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收益和利潤大幅下降。具體的行業(yè)就不講了。

 

    這是我們幾大國有企業(yè)產能過剩、年年巨虧、資不抵債,從兩萬億到三萬多億不等。第二個是盈利跳水,虧損面不斷增加。這是國有企業(yè)杠桿率過高,但是民營企業(yè)負債率低,這個是不需要錢還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有待研究。收益權益和盈余已經占40%,銀行貸款13.5%,商業(yè)貸款12.4%。

 

   實體經濟的杠桿率偏高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事實了。老百姓自己借貸,過去中國老百姓存款,隨著耐用消費品的出現(xiàn),住房進入市場,借貸逐步攀升,達到40%,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也不低了,政府部門債務率達到60%。中國的杠桿率不僅僅是剛才講的這些,還有難以統(tǒng)計到的,比如說地區(qū)政府債的問題,拖欠農民工工資和工程款等,影子銀行融資行為,民間借貸活動。

 

   今年以來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政策進行調控,但是總的來說加杠桿,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年的赤字率有可能突破23%。為了解決地方政府短貸常用的問題,進行債務置換,今年一年置換32千億。到今年7月末地方政府新增發(fā)債14千億。

 

    另外在投資領域,高杠桿、強刺激、低效益投資。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一般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要求由30%降為25%。有一些工程款經過批準還可以降低。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0%左右,甚至以上,是銀行貸款,對金融機構的運營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定寬政策,變成開車放水,變成貨幣政策新常態(tài)。五次降息,4次降準。10月份開始試點,人民銀行在前期一些省市信貸資產質押債貸款又開放9個省的擴大試點,有三個意思。第一基礎貨幣的投放方式發(fā)生了變化,第二在普惠貨幣貸款上,通過部分地區(qū)質押債的方式,造成基礎貨幣上的問題。第三地區(qū)經濟風險有可能影響前面的,就是政策效益的問題。外匯貸款下來了,基礎貨幣投不出去了,但是我們可以把央行的再貸款,通過政策性金融的模式,向欠發(fā)達地區(qū)進行金融支持,而不是馬太效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當前的金融運營上,可以改變一下策略。為了解決銀行降準降息,我們國有大銀行存貸比已經達到75%,如果不修改這一條,把利息再提高,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完全放開了。還有金融租賃問題時間關系不講了。

 

    通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介紹,我們做出一個判斷,中國經濟現(xiàn)在面臨的是擊泡沫和防通索的兩難困境。由于PPI一路下行,通縮也開始出現(xiàn),擊泡沫就要收緊銀根,通縮就會下降,為了防通縮又限制流動性,泡沫又增加了,穩(wěn)增長和調結構出現(xiàn)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二者矛盾更加激烈。我們看一下當場發(fā)展階段和市場的情況。

 

    第三個問題市場態(tài)勢,重大拐點。今天跟過去的市場環(huán)境不一樣了。第一個問題,劉易斯拐點,就是供給拐點。所謂供給拐點,按照發(fā)展經濟學的理論,我們有供應,經濟增長,低端的生產是可以支撐的。人口政策,人口增長率從本世紀以來開始下行。出生率,計劃生育政策,也開始下降。與此同時,勞動力供給就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從2012年以來,從15歲開始勞動,基尼系數(shù)的問題,不同年齡層的分布。隨著人口拐點出現(xiàn),連高中學生招生數(shù)也開始下降,過去5年前,10年前,可能在中小學,很多農村中小學撤并了,因為沒有孩子了,或者孩子少了。過了幾年以后,發(fā)現(xiàn)高中階段孩子少了。如果大學步擴大招生,不降低標準的話,很可能過幾年大學招生困難。迅速擴張高等教育,有一些可能要轉變了。

 

    下面我們從需求角度來看,傳統(tǒng)需求出現(xiàn)了重大拐點,就是所謂的長周期拐點,我們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制造業(yè),進入本世紀以來,基本平穩(wěn)但有下行的趨勢,標志是什么?在國際上,所謂長周期拐點的標志就是房地產,只要房地產開始出現(xiàn)過剩的時候,這就意味著傳統(tǒng)需求走向了頂端接近天花板,傳統(tǒng)需求就是衣食住行,住是最大的,房地產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投資暴利階段,第二供需基本平衡,房地產本身有專業(yè)產業(yè)性變成資本運作,第三小的房地產公司被兼并重組,變成服務公司。我們正在從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變,有的地方從第二階段向地三階段轉變,同時還有特殊的社會政策,比如說戶籍政策,兩三億人,兩億多農民工在城里,本來城鎮(zhèn)化過程中,住房是剛需,但是我們的戶籍政策,或者其他的相關政策,決定了城市住房對他未必是剛需,可能在城里干活,村里還有住房,五中全會提高戶籍人口的城鎮(zhèn)化也是倒逼的。

 

    新的情況下,產業(yè)增長的潛力和發(fā)展的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因為時間的關系就不講了。我講一個金融板塊,我們從市盈率來看,其他的黃顏色中國股市市盈率,綠的是美國股市盈率。人們對金融未來收益曲線有客觀的認識,因為在國際市場競爭是比較充分的。第二個增長潛力已經釋放的差不多了。新經濟出現(xiàn),本身對它就是挑戰(zhàn),跟新經濟相關的高技術產業(yè)市盈率很高,也就是說還有發(fā)展的空間。

 

    講一個所謂的結構問題,我們非??皯n,喜憂參半的結構優(yōu)化,我選的是2013年的,2012年中國的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基本持平,服務業(yè)比制造業(yè)高0.05個百分點,2013年開始明顯高于制造業(yè)。輿論宣傳我們結構優(yōu)化了,第三產業(yè)開始占主要的地位。我為什么說喜憂參半,首先來講,我們服務業(yè)確實發(fā)展了,甚至占有優(yōu)勢,但是問題是什么問題?五顏六色的就是能源材料和金融以外所有的二三產業(yè),包括制造業(yè)在內。增加值在我們國家,還不如金融板塊一個行業(yè)增加值高,這11個行業(yè)只占35.2%。在韓國占63.7%,在美國占65.83%,在日本更高,84.37%。誰是制造業(yè)大國?我們的GDP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yè)。

 

    你講了這么多問題,有沒有新的契機和新的發(fā)展空間?有的,就是新供給,新需求。在講之前先講一個理論問題,大家都知道,有關領導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界炒的很熱,其實供應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為了滯脹進行理論上的選擇和實踐的操作。從實踐操作來講,作用理論經濟學,一個是減稅,比如說美國減稅,所得稅的70%變成28%,制造業(yè)46%變成33%。我們理論界不把關鍵的問題點出來,忽悠外行。我們也進行了一次供應側進入改革。

 

    90年代的時候,1994年,我剛到體改委工作,那時候跟在座的很多人一樣,39歲,正是我們一系列的改革出臺,包括金融改革,我做了一個判斷,我們現(xiàn)在的基礎貨幣投放方式,是外幣擠對我們的貨幣,當年達到24.6%。為什么短短幾年內,一下通貨緊縮,這個過程是怎么發(fā)生的?有人講是亞洲金融風暴,有這個原因,還有其他的外部因素。把中小國有企業(yè)私有化,把建國以來蓋的公房變成私房,把民間資本和老百姓口袋的錢都弄進制造業(yè)和房地產里面,成就了我們今天的房地產過剩的問題。有人想夢回1999,有一個報告把這個問題回顧了一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需百分之十幾,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內外左右逢源,成就了本世紀前些年,一直到這次金融危機開始的高速增長。里根經濟學,西方經濟的增長期進行壟斷。

 

    我們講供應側改革,不能不講實質的問題,天天在雞毛蒜皮上忽悠人。講新供應和新需求,我們講劉易斯拐點是勞動力供給下降,另一方面高校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勞動力供給發(fā)生了變化,如果不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革的話,我們就不能適應新經濟的變化。農民工的供應量一路下降,高校大學生農民工就業(yè)困難。

 

    與之相關的,我們新的需求大量存在,出國。說明我們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但是我們供給還是低級收入階段。我們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口不斷增加,但是我們的產業(yè)結構依然在末端。從這個點上,供給和需求脫節(jié)了。新供給,首先要面對新需求,在線教育一項,一個行業(yè)達到一千億元的盈利收入的行業(yè)已經不多了,在線教育的問題,還有文化產業(yè)的問題,有人判斷,我們這些人增長也很快,增長36%。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對干凈實物的需求也上來了,醫(yī)療保健行業(yè)應該大幅度上升。體育產業(yè),從2014-2025年,平均保持24.5%的增長水平,這是新需求。這些新需求決定了我們產業(yè)結構,我們的供給結構,我們的相關制度,包括改革技術制度創(chuàng)新都要進行相應的改變。我們還處在工業(yè),我們從2.0-3.0的階段,世界范圍已經開始工業(yè)4.0,我們趕超的速度還是慢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和德國快速發(fā)展,我們還在跟進。工業(yè)制造2025是非常理性而且是準確的判斷。本世紀中葉才能達到先進制造業(yè)國家的水平。

 

    傳統(tǒng)產業(yè)的改造當然有很多了,傳統(tǒng)農業(yè)的改造,物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包括相關的制度建設都要跟進,工藝方面,工業(yè)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問題。

 

    我講一個小故事,大家非常熟悉小米的故事,知道小米,一無所有變成無所不有。沒有自己的設計公司,從社會聘請專業(yè)的公司,沒有自己的資金,采取眾籌的方式,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委托富士康,沒有自己的銷售網絡,通過互聯(lián)網網絡,幾年間成為設備集成商。今年有所變化。新的商業(yè)理念,新的商業(yè)模式,新的供給和需求的先進模式,決定了我們的發(fā)展空間和能力。

 

    服務業(yè),有的產業(yè)可能要“+互聯(lián)網”,有的產業(yè)可能要“互聯(lián)網+”,究竟選擇什么方式是根據(jù)發(fā)展階段和模式決定的,不是簡單的“互聯(lián)網+”就夠了。投資模式要跟進,眾籌模式和其他的相關模式,實際上對過去我們發(fā)展的方式的教訓。

 

    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市場態(tài)勢的變化,我們機遇在什么地方?首先杠桿太高,我們要進行置換,相關方面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地方債的處理辦法,采取短期的辦法,貨幣供應量這么大,怎么解決泡沫因素的問題,仍然可以采取資產證券化和股權化補貼市場的辦法,農村進行私營產權,大到國有資產,乃至土地等等,完全可以資產股權化,股權根據(jù)市場供給關系擇機職場化,就如同我們吸收民間資本和老百姓的收入一樣,把社會流動性融入到實體經濟,把泡沫變成實體經濟的產業(yè)資本。

 

    資本市場要倒轉過來,變成由倒三角市場變成正三角市場,這是機構投資者負責的,不知道自己虧吃在什么地方。中小型企業(yè),如果10%的上市也是170萬,還有很多產業(yè),我們應該成為正三角的資本市場。在金融改革方面,也要注意順序,資產證券化要注意順序,包括剛才我們講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問題,我們過去的教訓,同樣深刻。我們講產權市場化,要優(yōu)先資本市場化。我們四大商行10%的股權,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讓給外部投資者,20億美元,30億美元,今天200億美元,300億美元,我們都不會讓出去。我們利率、匯率進行管制的時候,市場該沒有發(fā)現(xiàn)資金的價格,我們把股權10%讓出去了,虧吃大了。類似的方面還有很多,包括電力,包括通信等等。為了保持股價的穩(wěn)定,保持漫游費和雙向收費,否則股價下來。雖然輕描淡寫表達出來,但是還有很多這樣的事。實體經濟應該優(yōu)先虛擬經濟,從資本一級市場做起,我們制度做起,不要把在先進技術上精益求精。在金融領域的市場證券化過程中,也要使金融基礎產品的證券化,優(yōu)先金融衍生品證券化,不能簡單把基礎貨幣供應納入到資產證券化。

 

 

    最后講一下改革。我們曾經跟有關部門,責成有關方面,把三中全會規(guī)定,36項,國家有關部門近兩千項,這些任務必須落實,不然改革沒有辦法進行。但是分解這么多項,意味著每個明確相關改革任務的單位或者組織,手里已經拿著改革的刀子,是革別人的命還是革自己的命,做好中醫(yī)診療,最關鍵的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方面,改革的方式,首先方向正確,其次方面兼顧,不能顧此失彼。我說一下改革的方向,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如果你提出來的政策厚此薄彼不符合改革的方向。公共資源平等使用,從土地,勞動力,金融資產,是不是所有的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第三城鄉(xiāng)要素平等交換。我們把承包地、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用地的改革,這三個改革,應用的是不同的規(guī)則,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是同等入市,但是征地還是繼續(xù)延用計劃經濟的方法。如果說宅基地和建設用地一下子按照市場價格決定的話,那么征地價格那么低,老百姓是不是接受。市場決定,應該包括征地制度在內的,征地價格由市場決定,收入和收益應該國家集體用地三者合理分配,一級市場不搞定,還有過去的辦法是不行的。

 

    社會成本平等分擔,尤其是包括生態(tài),有一些進行污染了,有一些稅收不平等,包括金融資源配比,市場的開放等等,最后是社會平等保護。我提出這么幾個判斷標準,是不是對?方向偏了,政策再多都是增加今后的改革問題。如何管理企業(yè)問題,若干個專家,有很多人提主意。軍隊全世界購買服務,就地購買。只有通過我們的改革方向、方式、方面,才會得到保護。所謂的理論、制度、道路,要有三個政策,這樣的話我們才有自信,有自信的話,我們的高大上,才會到達中國960平方公里土地內,不然留下的都是苦菜花,我們會長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